当前位置: 首页>水韵吴忠>吴忠概况 >经济发展

吴忠市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稳中有进

发布日期:2016-12-02 作者: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转型发展,合力打好“三场攻坚”,使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低开稳走、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经济运行稳步发展 

  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全区增长6.9%,银川市增长7%,石嘴山市增长5.1%、中卫市增长6.5%、固原市增长8.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亿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2%,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长3.7%,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1%,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7亿元,增长9%,增速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2.7%,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9.9:59.3:30.8调整为9.5:57:33.5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7.6%,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红寺堡区完成2亿元,增长9.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6%,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青铜峡市完成23.6亿元,下降6.3%,下拉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盐池县完成10.3亿元,增长15.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7.6%,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同心县完成7.2亿元,增长13.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3.7%,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全市农业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计划种植粮食面积317万亩,春播任务全面完成,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玉米种植面积减少29.7%;马铃薯面积减少9.5%;杂粮面积增加12.9%蔬菜种植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日光温室定植9248栋左右,大小拱棚种植面积4100亩,定植率达到90.1%。种植结构主要为蔬菜占80.3%、林果占14.7%、其它占5.0%。第一季度蔬菜总产量4.2万吨,蔬菜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畜牧养殖稳中有增。奶牛存栏19.5万头,与去年同期持平,鲜奶产量14.9万吨肉牛出栏3.2万头,同比增加1万头;肉羊出栏43万只,同比增加5万只牛羊肉产量1.2万吨;生猪出栏3.1万头,肉产量0.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0.6亿元,同比持平;家禽出栏30万只,肉产量592吨,实现销售收入947万元,同比持平;牛羊肉价格总体稳定;受饲料原料价格稳中略降,猪禽产业同比效益实现小幅增长。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3.7%;红寺堡区实现0.4亿元,增长4.5%;青铜峡市实现2.4亿元,增长3.5%;盐池县实现0.9亿元,增长3.4%;同心县实现0.8亿元,增长3.6% 

  (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3亿元,同比增长2.5%,位居全区五市第三位,全区增长2%,银川市增长3%,石嘴山市增长2.9%,中卫市增长1.8%,固原市增长1.7% 

  重工业增速提升,轻工业增长平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在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提升带动下,保持加快回升势头,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2%,同比增长0.4%,增速比1-2月加快4.2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8%,同比增长7.9%,增速比1-2月回落3.1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重工业由2月份的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转为3月份的上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净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重工业回升,对工业经济回升贡献增大、拉动明显,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加快增长。 

  县(市、区)发展不一。利通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1-2月提高7.7个百分点;红寺堡区完成0.8亿元,增长8.9%,增速比1-2月提高30.6个百分点;青铜峡市完成10亿元,下降18.8%,增速比1-2月提升2.5个百分点;同心县完成2.7亿元,增长18.0%,增速比1-2月回落8.8个百分点;盐池县完成5.4亿元,增长18.9%,增速比1-2月回落12.7个百分点;太阳山开发区完成4.2亿元,增长19.8%。增速最高的太阳山开发区与最低的青铜峡市相差38.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工业是工业稳增长的主力军。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5.2%,同比增长15.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5.3%。非公有制工业以及私营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工业一大亮点。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9.1%,同比增长12.5%,增速比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央及区属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9%,同比下降8.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 

  七成行业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 19个行业的增加值同比均实现增长,占全部行业的65.5%,增长面比1-2月提高17.2个百分点。16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0%19个行业增速较1-2月加快。其中,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二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提升贡献突出。 

  (四)能源消费继续下降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1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4%,全区比上年增长0.2%,下降速度为全区五市第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7%,全区比上年下降1.8%,下降速度为全区五市第二,全区下降1.8%,银川市下降1.7%,石嘴山市增长6.4%,固原市增长21.6%,中卫市下降14.1%能耗下降快,说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升。 

  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五降一增。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104.1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1%,同比下降6.96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同比下降7.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0.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同比下降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11.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同比下降19.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20.75% 

  重工业能耗比重大,同比下降。重工业能源消费为107.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7%,占规模以上能源消费量的93.7%;轻工业能源消费为7.1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占能源消费量的6.3%,能源消费以重工业为主。 

  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45.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9%;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5.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2%,比二月份回升3.3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增速回落9.2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三位,全区增长11.6%,银川市增长22.1%,石嘴山市下降5.2%,中卫市增长5.1%,固原市增长38.8% 

  县(市、区)增长有高有低。利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16.8%;红寺堡区完成3.7亿元,增长21.5%;青铜峡市完成11.6亿元,下降15.5%;盐池县完成6.5亿元,增长46.4%;同心县完成5.8亿元,增长43.3%;太阳山开发区完成9.2亿元,增长11.1% 

  不同类型增速不一。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下降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0.8%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增长5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3% 

  房地产“开门红”楼市回暖。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7亿元,增长131.5%(去年同期下降27.3%)。在全国一线、二三线楼市暖意浓,成交全线上涨影响下,我市房地产投资实现开门红,楼市回暖,去库存初见成效。商品房销售面积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去年同期下降29.6%),其中住宅销售1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6%(去年同期下降31.2%),商品房待售面积2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比去年同期回落2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3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比去年同期回落13.4个百分点。 

  (六)服务业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总量的3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2.7%,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服务业六大行业 “五增一减”。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3.67亿元,增长3.1%,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5.7%,拉动第三产业0.5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7.3%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7%,拉动第三产业0.63个百分点;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15%,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19.3%,拉动第三产业1.7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增长6.5%,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7%,拉动第三产业0.63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6亿元,增长14.7%,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16.6%,拉动第三产业1.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7亿元,增长12.8%,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是42.9 %,拉动第三产业3.8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同比下降0.2%,下拉第三产业0.03个百分点。 

  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季度,占全市第三产业45.7%的利通区完成11.3亿元,增长8.6%,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43.7%,拉动经济3.9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3.4%的红寺堡区完成0.84亿元,增长12.6%,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4 %,拉动经济0.4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13.5%的盐池县完成3.3亿元,增长11.7%,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18.2%,拉动经济1.6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12.4%的同心县完成3.1亿元,增长13.5%,对全市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16.9 %,拉动经济1.5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25%的青铜峡市完成6.2亿元,增长6%,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17.2%,拉动经济1.6个百分点。 

  (七)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五市第三(银川市7.3%、石嘴山市6.1%、中卫市8.1%、固原市8.5%)。 

  县(市、区)均衡发展。利通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长8.5%;红寺堡区实现1.3亿元,增长7.3%;青铜峡市实现4.3亿元,增长7%;盐池县实现3亿元,增长6.9%;同心县实现3亿元,增长6.9% 

  城镇乡村同步发展。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7.9%;乡村零售额3.5亿元,增长7% 

  四大行业全部增长。全市批发业零售额5亿元,增长16.1%;零售业零售额13.1亿元,增长0.5%;住宿业零售额0.2亿元,增长5.5%;餐饮业零售额5.1亿元,增长21.6% 

  汽车消费由热转冷一季度,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17个大类看,同比下降2.3%。特别是汽车类消费在保持了几年的高位运行后,也逐步“由热转冷”,同比下降0.1%。粮油食品大类受价格因素影响下,同比增长5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2.2%,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8.9%,其他大宗商品消费均呈现低迷状态。 

  (八)财政形势逐步好转 

  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6%,全区增长6.9%,银川市增长9.5%,石嘴山市增长4.5%,中卫市增长28.4%,固原市增长28%。税收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12.2%;非税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1.8%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7.6%;红寺堡区收入0.2亿元,增长17.6%;青铜峡市收入1.8亿元,增长8.2%;盐池县收入2.3亿元,下降14.6%;同心县收入0.4亿元,增长30.2%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1亿元,增长17.3%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公共预算支出7亿元,同比增长19.1%;红寺堡区支出2.5亿元,增长19.6%;青铜峡市支出4.1亿元,增长7.6%;盐池县支出5.9亿元,增长16.2%;同心县支出6.7亿元,增长22.1%。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及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18.5亿元,增长30%。全区八项支出增长31.7%,银川市增长30%,石嘴山市增长28%、中卫市增长65%、固原市增长33%。一季度,利通区八项支出增长44.1%,红寺堡区增长31%,青铜峡市增长11.1%,盐池县增长25.5%,同心县增长63.9% 

  (九)金融业良好发展 

  全市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有序发展。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9.9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327.8亿元,增长9.5%,非金融企业存款98.8亿元,增长8.1%,广义政府存款132.8亿元,增长30.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0.5亿元,同比增长7.8%;短期贷款259.7亿元,同比增长4.3%;按贷款行业分,同比增长的有:农林牧渔业增长26.6%、制造业增长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建筑业基本持平、住宿和餐饮增长7.5%;同比下降的有:采矿业下降19.2%、批发和零售业下降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2.1%、房地产业下降30.7% 

  (十)物价逐步温和回升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春节后价格回归影响,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一季度同比增长0.8%,同全区、全国的价格走势相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累计比上年呈现“六升两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6%、衣着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9%、医疗保健上涨2.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月回落0.2%,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温和回升有助于经济回暖、复苏。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月上涨1.4%,同比下降8.3%,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 

  (十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9.9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4.5元,同比增长6.1%,与全区增速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4.2元,增长6.4%,比全区增速低0.1个百分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农业增势放缓。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小,外地蔬菜占到市场份额的60%以上,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猪羊肉价格上涨较快的原因,主要受元旦、春节市场需求大,本地供应缺口大,外地运输成本增加造成。奶产业形势依然严峻。受国际国内奶粉价格下跌、奶制品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库存奶粉72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8%;液态奶95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5.7%,去库存压力很大。伊利、蒙牛、夏进等乳品企业收购和消化鲜奶能力受限,牧场新增奶源交售困难。散户鲜奶收购平均价格1.7/公斤,低于盈亏平衡点0.6元。 

  (二)工业企业盈利下滑。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和再投入的决心信心。企业利润大幅下降。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0.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17亿元相比,盈转亏1.79亿元,这是20153月份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首次出现整体亏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6%,增速比2015年回落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状况依然较差。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17家,亏损面为8.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34.9%,比2015年增加43.4个百分点。有色、电力行业是主要亏损行业,这二个行业合计亏损2.75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65.3%。企业盈利下滑,工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加快增长的内生动力严重受挫,提质增效压力增大。近一成企业停产半停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65家累计产值负增长,所占比重达47.0%,比1-2月扩大7.4个百分点,累计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23.3亿元,比1-2月增加9.4亿元,其中126家企业减幅超过10%,比1-2月增加18家。有31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8%。其中利通区11家、青铜峡13家、盐池县6家、同心县1家。部分企业产值下滑及停产半停产,对工业增长影响较大。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当前受宏观经济影响,全市部分行业企业效益下滑和信用等级下降,一些银行机构收紧信贷,“慎贷”、“惜贷”现象增加,特别是部分过剩产能、高载能行业企业融资愈加困难,而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抽贷”、“压贷”情况,致使部分企业走上高利率融资的险境;银行机构、担保机构提高门槛、强化保证措施,导致申贷环节多、手续繁。企业采取互保、联保、循环担保等方式普遍,风险大且易引起连锁反应。 

  (三)服务业发展结构仍不合理。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长9%,占GDP比重为33.5%,分别比上年同期、年末提高2.72.9个百分点,比重不仅比全国低19.9个百分点,比全区低13.8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在全区五市中位居第四位,银川市服务业比重为43.6%、固原市为64.7%、中卫市为41.2%,石嘴山市为28.6%。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服务业中高于平均增速的有金融业比上年增长15%,其他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3.3%,其他行业均低于平均增速。 

  (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下降。一季度,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2%,其中利通区服务业增长4.9%,红寺堡区服务业增长6.9%,青铜峡市服务业下降4.6%,盐池县服务业增长4.7%,同心县服务业增长5.1%主要受铁路周转量下降13.3%影响,造成占青铜峡三产的24.6%、占青铜峡GDP6.5%、占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的51.6%的青铜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下降。 

  三、加快经济发展建议 

  一)做大做强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一是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加快基地建设,逐步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奶牛养殖方面以“优质奶”生产和“优质牛”培育为重点,鼓励牧场通过收购、托管、租赁、入股等方式,接纳园区及散户奶牛“出户出园入场”。深化与奶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对接,寻求合作共赢点。发挥好奶业风险基金“风险补偿”和“担保贷款”双重功能。同时,以销定产,严格控制新建牧场及盲目扩量扩栏,推进奶牛选优淘劣步伐。肉牛肉羊养殖方面以节本增效为重点,一手抓滩羊提纯复壮、高档肉牛培育生产,一手抓育肥牛羊扩量增群。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制定完善吴忠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采取媒体推介、展会推介、广告推介等多种形式唱响“紫色名片”,实现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打造“塞上硒都”。充分挖掘我市富硒资源优势,打造硒产业,发展“塞上硒都”,培育建设农业新经济。 

  (二)千方百计推进工业发展。工业是转型发展的重头戏,切实加快企业创新转型,瞄准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力,紧扣消费热点和技术高点,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监测和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商机、规避经营风险,积极开拓和占领市场。抓好重点企业的调度和分类指导,落实困难行业、企业帮扶措施,解决好企业发展瓶颈,促其提质增效。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仍是抓工业的重要着力点,首先搭建产销衔接平台,要继续大力开展产业对接会、展销会等活动;要积极运用物联网、云网络等先进技术载体,加快建设企业供需信息网络平台。其次鼓励企业适度投资。投资仍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重点加大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纺织、葡萄酒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 

  (三)抢抓机遇改善投资结构。全市马上就要进入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要抓好与城镇化、区域发展等相关的市政、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解决资金、用地、施工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保持投资强度不减的基础上,突出投资重点、改革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类投资,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千方百计创造一切条件让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放开经营,放手发展。 

  (四)刻不容缓推进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要以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要统筹社会资源,集聚生产要素,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一是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尽快制定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服务业发展奖励机制,争取自治区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引导基金)。建立服务业发展协调机构,强化部门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同时将各行业、各领域服务业发展目标列入政府效能考核,建立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评价科学,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实现服务业发展由传统到现代,由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向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升级转换。三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运用电商手段改造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扶持新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抢抓机遇,引导和鼓励商业流通企业发展新兴业态,带动传统服务业实现裂变式发展;培育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贸易网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四是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服务方式,在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摒弃经营粗放的弊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四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服务业。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和服务创新,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形成以技术和创新为主的竞争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ICP备15001126号 宁公网安备64030202000058号 主办单位:吴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